
户籍办理
2025年,太平镇以“党建红”赋能“生态绿”,锚定“绿美乡村”目标,以超常规速度、科学化路径、特色化模式推进乡村绿化工作,累计种植苗木26053棵,以最快速度完成年度目标,完成率达100%,取得显著成效。
党委坚持“早谋划、快行动”,多次召开绿化工作推进会,由党委书记挂帅,创新制定“一图一表”作战体系(即绿化规划图精准落点),将26053棵苗木种植目标科学分解至31个村(社区),确保责任到村、任务到人、进度到天,形成“全镇一盘棋、上下一条心”的攻坚态势。
镇党委通过“财政资金+社会资本”双轮驱动,统筹绿化资金约500万元,并提前对接苗圃基地,精准储备胸径8cm以上苗木4000多棵,经济树种约2万棵,特别是凤凰树、宫粉紫荆、铁冬青等优质苗木。同时,建立“订单式供苗”绿色通道,实行“需求提前报、苗木即时送”的响应机制,确保全镇31个村(社区)种植工作无缝衔接,真正实现“苗木不过夜、种植不误时”的高效运作。
镇党委以“决胜”姿态,在3月集中开展“春季绿化攻坚月”,31个村(社区)联动“抢春时”,截至4月2日,目标数完成率达100%,以"5+2""白加黑"的拼搏精神刷新“太平速度”。
镇党委坚持"科学规划、精准施策"原则,由镇党委书记胡建县带头,全面系统摸排梳理出多处边角地、闲置地等可绿化区域,创新建立"一地一策"绿化台账。在树种配置上实施"三化"策略:一是经济化主导,芒果树、荔枝树等经济型苗木占比达75%;二是景观化点缀,金丝熊猫、官粉紫荆等景观型苗木占25%,形成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;三是特色化打造,根据各村地形地貌和文化底蕴,因地制宜设计特色绿化带,如"紫荆花巷"等,打造"一村一主题、一路一特色"的绿化格局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"推窗见绿"的生态福利。
我镇实施"科技+管护"双轮驱动模式,多方位保障绿化质量:一是邀请相关专业技术团队、本地土专家等教授种植技术;二是编辑简单易懂的《太平镇护绿指南》,让选苗更正确,种植更规范、管护更精细。三是建立"党员+农户"的网格化管护责任制,实行专人看护养护,提升苗木成活率。
我镇创新"党建+生态"共建机制,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:一是深化挂点部门党建联建,联合区卫健局、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党组织,开展"共建绿美家园"等乡村绿化主题党日活动100多场,参与党员达1000余人次,发动群众超过4000人;二是实施"示范工程创建行动",打造了百龙村200米"竹节树生态屏障"、甘园村“紫荆花廊”等多个特色景观;三是创新"党建带妇建"工作模式,成立多支"巾帼护绿队",开展"巾帼林"种植、"共建绿美家"等活动。带动多个家庭参与房前屋后绿化,实现"妇女能顶半边天,家家都是绿化员"的生动局面。
六坑村以"乡愁记忆"为纽带,精心策划"金花回娘家·共植同心树"特色活动,组织外嫁女返乡种植凤凰木、小叶榄仁等乡土树种120株。活动现场设立"我为娘家种棵树"文化纪念碑,让每棵树都成为承载乡愁的文化符号。该活动获南方+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,实现了"种一棵树、留一片情、美一个村"的多元效应。
我镇深入实施"乡贤反哺工程":一是搭建一个交流平台,召开"百千万"乡村绿化主题乡贤座谈会;二是创新一套参与机制,鼓励乡贤积极参与,募集生态建设资金或筹集苗木;三是打造一批特色林,建成"乡贤林"等特色景观。这些苗木成为联结在外游子的情感纽带,真正实现了"千山万水不忘根,一枝一叶总关情"的生动实践。
太平镇以“抢春时”的拼劲、“谋长远”的巧劲、“聚民心”的韧劲,跑出了一条“速度与质量并重、生态与效益双赢”的乡村绿化新路。接下来,我镇将继续以更高标准书写“绿美答卷”,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、成色更足!